【言之有“物”】月满中秋夜 文物话婵娟发表时间:2023-10-08 10:36来源:国家文物局 【编者按】语言是活着的历史。汉语,兼具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蕴藏着深邃广阔的历史信息。“奉为圭臬”“洛阳纸贵”“扶桑若木”“闲得五脊六兽”……那些我们代代相传、日用而不自觉的言辞背后,藏着怎样的古代世界?与之对应的文物,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具象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虽已远去、依然鲜活的历史,可感可触,近在咫尺。 【明月清辉映丹青】 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夜助婵娟 出自北宋赵佶《闰中秋月帖》 婵娟:月亮的别称。 亦可称作“玉盘、冰镜、月宫、蟾宫”等。 北宋 赵佶《闰中秋月帖》(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宋徽宗笔下的中秋夜 满街华彩、月光皎洁、万象浩荡 自古以来 月亮承载着太多的美好与想象 寄托着千里的离愁与相思 五代 《浣月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庭院深处,虬松磐石 盛装妇人掬水月在手 侍女或捧奁、携琴 或临案焚香,对月祈福 明 青花瑶台赏月图瓷锺 湖北省博物馆藏 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 瑶台之上,窈窕女子举头望月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明 周臣《明皇游月宫图》 故宫博物院藏 中秋祭月拜月 展现了古人对月的崇拜 也由此衍生出对月宫的浪漫想象 明代画家周臣笔法工细、笔墨精妙 一幅扇面描绘出 明皇李隆基偕方士梦游月中宫殿的盛景 【碧海青天夜夜心】 月里姮娥 “姮娥”,羿妻。因避汉文帝刘恒讳,改称“嫦娥”。 汉 “嫦娥奔月”画像石拓片 南阳汉画馆藏 东汉张衡著《灵宪》云 “嫦娥羿妻也,窃西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 “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 一方汉代画像石 画间繁星点点,云气缭绕 再现嫦娥飞升月中变为月精蟾蜍的奇幻景象 唐 “大吉”嫦娥月宫纹菱式铜镜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唐 月宫婵娟纹铜镜 西安博物院藏 嫦娥披帛飘舞,凌空飞升 或手托果盘,或手执“大吉”铭牌 铜镜如一轮中秋圆月 玉兔、蟾蜍、桂树、流云、蝶花、卷草…… 满满的纹饰让“广寒宫”也显得热热闹闹 明 唐寅《嫦娥执桂图》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唐寅笔下的嫦娥飘逸清丽 面容如月色清凝,皎洁典雅 广寒宫阙旧游时,鸾鹤天香卷绣旗 自是嫦娥爱才子,桂花折与最高枝 【兔生明月月在天】 白兔捣药 出自晋代傅玄《拟天问》:“月中何有,白兔捣药。” 传说玉兔司职捣制长生不死之药。 东汉 山东嘉祥宋山4号祠堂东壁画像石拓片 明 月宫镜 武汉博物馆藏 明 金环玉兔耳坠 定陵博物馆藏 从汉代画像石到明代铜镜、耳饰 白兔捣药秋复春 反映了古人羽化登仙的念想 和对永生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