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 术 家 创 作 交 流 网 站


Artist Creation Exchange Network
新闻详情

中国考古博物馆全揭秘:3600年前中国龙是这样演化的

发表时间:2023-10-06 15:53作者:孙立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王海欣 洪燕杰
在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奥林匹克公园“龙形水系”旁,一栋建筑似鼎如尊,上悬一个艺术化篆书“史”字,这里是中国历史研究院。而本月刚刚开馆的中国考古博物馆,就坐落在此。
推开展厅铸有《千里江山图》纹样的大门,一条“历史大道”在眼前展开。百万年的人类史、万余年的文化史和5000多年的文明史,沿着一个个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间点和历史事件向前,每一步都走过了历史沧桑。6000余件展品均为考古一线出土的实物真品和馆藏的珍贵古籍文献资料。
中国考古博物馆。
观展·亮点
4000年前的汉字
我国自古就有仓颉造字的传说,仓颉通过观察星宿的变化规律、鸟兽足迹等形制,创制了文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到隶书、行书、楷书,汉字为中国留住了历史的记忆。甲骨文已经是一套成熟的文字系统,要寻找汉字的起源,还要继续向前寻觅。
步入“文明起源”展厅,一件出土于安徽蒙城新石器时代尉迟寺遗址的大口陶尊,器身上刻有刻画符号。约4800年前,古人在制作这件陶器时,在上面绘制了太阳、月亮和山的图案。结合全国其他遗址的考古发现,类似的符号共出现了20余个,分布地域范围很广。
这组符号究竟有何深意?学术界目前有不同的解读,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旦”字,也有学者提出是“炅”字,还有学者认为这是一枚族徽。但不管具体给出怎样的解读,有一点学术界已经达成了共识:这些刻画符号有着抽象的表达和组合,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图画,让我们看到了汉字的雏形。
时间再走过数百年,在距今约4000年前的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出土了一件残破的陶壶。在壶的正面鼓腹部,考古人员发现了两个用朱砂书写的字符,其中一个字,与甲骨文、金文中的“文”字酷似,与现在简体汉字“文”相比,其字形、结构也完全一致。经过考证,这个用朱砂书写的醒目汉字就是“文”!它不仅表明了中国文字的一脉相承,更体现了中华文明不曾中断、连续发展的特征。不过,这件朱书扁陶壶上的另一个字符是何含义,是“邑”还是“尧”,抑或是两个字符,至今学术界仍有不同看法。


首页          业务动态          信息公开          便民服务          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