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 术 家 创 作 交 流 网 站


Artist Creation Exchange Network
新闻详情

400件新出土文物鉴往知远

发表时间:2023-10-06 15:51作者:孙立



 上图:右侧为铜镀金双龙钮云龙纹编钟,编钟是先秦以来历代宫廷雅乐沿用的重器,体现了顺应天地之道而形成的礼乐文化。 左下图:玉雕太平有象,寓意国泰民安。 右下图:清代霁青釉金彩“海晏河清”尊,海晏河清指黄河水流澄清、大海风平浪静,寓意天下太平。 刘同华 摄

  秋天的北京,在五彩斑斓中展现出一种独有的壮美。北京的秋天是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让人感受得实实在在。国庆期间精彩纷呈的文博大展,更是让人们得以欣赏一道道文化盛宴。这其中,引起很多人关注的,应当属由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的“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行走在展厅中,看着一件件厚重饱满的文物,就如同翻看中华大地上书写的文明篇章。

  本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首次文物联展,为公众奉献出一场主题鲜明、视角宏大、内涵丰厚、形式独特的文化盛宴。未来,故宫将与国博在更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贡献博物馆人的力量。

  礼乐体现着致中和的哲学思想

  早在夏商周时期,我们的古人就通过制礼作乐,形成了一套颇为完善的礼乐制度,并推广为道德伦理上的礼乐教化,用以维护人伦和谐。《庄子》记载:“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到了周代,礼乐文明集此前数代之大成,逐步完善起来。这时不仅形成了系统的礼乐制度,而且赋予礼乐以丰富的人文内涵。

  在这次展览中,有一套铜镀金双龙钮云龙纹编钟,以其弘大庄严的气质格外引人瞩目。编钟是先秦以来历代宫廷雅乐沿用的“乐悬”重器,明清时期专用于规格最高的中和韶乐,仅用于中祀以上坛庙的祭祀典礼和国家朝会殿陛典礼。

  这套铜镀金双龙钮云龙纹编钟范铜铸造,表面镀金,16枚编钟外形尺寸完全相同,以钟体厚薄为次区分音程,钟体愈薄发音愈低,分别对应乐律中的十二正律、四倍律。使用时,区分音律的阴阳、高低,分别悬挂于上下两层架上,即上层八阳音、下层八阴音,均按低音至高音的顺序悬挂。

  “中和韶乐”都是沿袭自先秦以来的历代宫廷雅乐。所谓“中和”,即中正平和的意思,“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国文化传统以“致中和”为最高理想。韶乐,相传是大舜时期的乐舞,被孔子推尊为尽善尽美的雅乐最高典范。

  央视有一档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在以曾侯乙编钟为主角的一集中,一段没有旁白、配乐的原始音响记录,让不少网友听到泪目:“这是跨越千年而不朽的声音”,“感觉它们在敲击我的灵魂”……这就是曾侯乙编钟乐声。

  曾侯乙编钟是礼乐重器,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礼乐文明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的伟大成就。1986年,为使沉睡了两千多年的“地下音乐殿堂”重放异彩,经国家文物局特批,用出土的曾侯乙编钟、编磬原件演奏,录制成《千古绝响》和《欢乐颂》两张唱片。这段珍贵的录音,就收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的中国传统音乐录音档案中,公元前5世纪的中华礼乐文明由此得以再现、流传。

  无论是现场展出的珍贵礼乐器物,还是其他的音乐资料,都让人感受到数千年的中国礼乐文明,至今仍有其强大的生命力。


首页          业务动态          信息公开          便民服务          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