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作品受国家保护_作品限制出境发表时间:2023-10-06 10:43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原名丰润 [1] ,又名仁、仍, [2] 号子觊,后改为丰子恺,堂号缘缘堂 [3] ,笔名“TK” [1] (FONG TSE KA [4] ),法号婴行 [5] ,生于浙江省崇德县石门湾 [6] (今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石门湾),中国现代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翻译家、漫画家 [3] ,被誉为“现代中国最艺术的艺术家”、“中国现代漫画的鼻祖”。 丰子恺绘画师从李叔同 [3] 、国文求教夏丏尊 [1] 。民国六年(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并加入研究金石篆刻的东石社。民国八年(1919年)与画会同仁举办第一次作品展,民国十年(1921年)东渡日本,入东京川端洋画学校学习油画。民国十一年(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丰子恺历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等职。1975年9月15日,丰子恺在上海华山医院急诊观察室逝世,享年77岁。 丰子恺在漫画、书法、翻译等各方面均有突出成就,先后出版的书法和画集、散文著作、美术理论和音乐理论著作等共达160部以上。 他的画作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幽默风趣,反映社会现象 [5] ,被录入民国时期的小学课本,他的散文被台湾国文教科书收录。其中漫画以“曲高和众”的艺术主张和“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的艺术特色备受世人青睐。
文章分类:
历代大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