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们留言
副标题
标签模块(1)(1)
正义网讯(记者范跃红 通讯员张明珠 卢笑晨)“作为陈氏后人,看到宗祠和里面的彩绘得到重视和保护,我们打心眼里高兴和自豪!”10月6日,浙江省永康市芝英镇下柏石村的陈大爷向返乡探亲的陈家后人讲述“陈大宗祠”近4个月来的变化。 “陈大宗祠”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面积1200平方米,宗祠内彩绘篇幅大、质量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至今仍是陈氏宗族祭祀先祖之地。2019年,该宗祠被确定为全...
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陶壶。陶寺遗址出土的铜铃。陶寺遗址出土的玉琮。陶寺遗址出土的蟠龙纹陶盘。陶寺遗址出土的玉璜。核心阅读考古及研究显示,陶寺遗址已经具有完备的都城功能,进入早期文明社会。除了展示丰富的物质文明成果,陶寺遗址也呈现出距今4000年前后古人的精神世界,这些因素影响了夏商周三代的制度建设,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基石。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中华文明起源...
1986年,考古学家们在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过程中,相继发现了两个商代同时期的大型“祭祀坑”,即1号坑和2号坑,并出土金、铜、石、陶、骨、贝等珍贵文物1000余件。“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包括金杖、青铜立人像、大型铜神树等经修复后的稀世文物,如今正安静屹立在三星堆博物馆,接受参观者的瞻仰。时隔30多年,伴随着遗址的再次发掘,三星堆文物迎来“上新”——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重见天日,目前已出...
「本文来源:长江云」日前,国家文物局制定印发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共145处名单中,湖北有6处。这6处遗址分别是:屈家岭遗址、石家河遗址、盘龙城遗址、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楚纪南故城 (含龙湾遗址)、擂鼓墩古墓群 屈家岭遗址▲上图是建设中的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全景。屈家岭遗址是屈家岭文化的命名地,位于中国农谷核心区屈家岭管理区屈岭村和京山市雁门口镇...
央广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 大遗址是实证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的核心文物资源。做好大遗址保护利用工作,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机遇,大...
日前,国家文物局公布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涉及51处考古遗址公园。根据《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了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工作。根据材料审核、现场考察和专家评议等情况,经国家文物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泥河湾等19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琉璃河等32处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据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评定于20...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殷墟作为中国考古发掘时间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的古代都城遗址,不仅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还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近年来,安阳殷墟核心区及外围不断涌现出大量考古新发现,国家文物局今天公布的“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河南辛店遗址,历经三次发掘,发现了中国商代晚期最大的青铜铸造基地。辛店遗址位于安阳市北部柏庄镇辛店集南部一带,西南距殷墟宫殿宗庙...
郑州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当古老而厚重的遗址融入现代都市生活是怎样一副画卷?小营点军台遗址生态文化公园摄影 冯义刚小营点军台遗址生态文化公园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龙湖中环西路与德润路交叉口东北角,公园以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在展示遗址文化内涵的基础上,打造别具特色的景观小品。公园环境优美,绿树成荫。摄影 司天炜走上精致而又古色古香的小桥,看小桥流水,赏...
佳士得香港将于12月3日举办的“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中,呈献知名藏家之书画珍品。包括来自江南著名藏家顾文彬“过云楼”、裴景福 “壮陶阁”著录之明沈周《水北幽居图》、法国藏家杜伯秋(Jean Pierre Dubosc)旧藏之《隐逸山水》、广州藏家何冠五收藏之王时敏《倣黄子久山水》等。藉由著名藏家对古代书画之热爱、历经世世代代对珍品之呵护及相传,佳士得香港秋拍荣幸与各位一起深入其中,一探究竟。素...
本报讯(记者王荔)9月25日,由中华文物交流协会、山西省文物局主办,山西博物院承办的“保护与传承——中国石窟寺书画艺术展”首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幕。 此次“保护与传承——中国石窟寺书画艺术展”汇聚了全国各地文化文博界百余幅作品,包括书法篆刻、国画、油画、雕塑等不同种类,旨在通过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表现形式,把中国石窟寺的历史内涵、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资源优势集中展现,在保护传承中国石窟艺术的基...
【编者按】语言是活着的历史。汉语,兼具审美韵味与哲理意蕴,蕴藏着深邃广阔的历史信息。“奉为圭臬”“洛阳纸贵”“扶桑若木”“闲得五脊六兽”……那些我们代代相传、日用而不自觉的言辞背后,藏着怎样的古代世界?与之对应的文物,让一个个抽象的字具象起来,让我们看到了虽已远去、依然鲜活的历史,可感可触,近在咫尺。【明月清辉映丹青】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夜助婵娟出自北宋赵佶《闰中秋月帖》婵娟:月亮的别称。...
已经到底了~